佩爾推文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佩爾推文 > 南唐晚來風 > 第 4 章 少年行

第 4 章 少年行

朱謹的騎兵隊伍在戰場上如入無人之境,他們的衝殺如同死亡的鐮刀,一次次在敵軍中劃過,帶走一條條生命。

楊行密也親自帶隊渡過維河同朱瑾他們夾攻龐師古軍隊。

龐師古軍完全陷於困境,此時戰鬥完全變成了單方麵的屠殺。

宣武軍完全敗北,主將龐師古陣亡,主將以下被斬將士超過萬人……隨後,楊行密再帶軍南下攻打葛從周,讓軍士將龐師古首級和旗幡扔給葛從周軍的前哨。

葛從周人馬較少,他本來就是個誘餌,龐師古是個埋伏,他們意圖前後夾擊前來壽州的敵軍,結果敵軍把他們的主力殲滅了。

這時候,壽州的朱延壽帶兵衝擊了他的大營。

於是,三十六計,跑為上策。

葛從周當即下令全軍回撤,他的人馬剛剛渡河過半,楊行密的大軍就攻過來了,葛從周讓部將牛存節帶隊奮勇斷後阻擊淮南軍,自己才得以逃脫,這次,葛從周的損失極其慘重。

在渡過淮河後,葛從周的部隊在撤退的征途上曆經艱辛。

他們己經多日粒米未進,饑腸轆轆,而天公又不作美,紛紛揚揚的大雪如期而至。

沿途之上,因為饑寒交迫而倒下的士兵身影,幾乎隨處可見,觸目驚心。

而此時的朱溫,正焦急地關注著前線戰況。

當他得知兩路大軍均遭受慘重失敗的訊息時,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沉重和失落。

他深知,這場失敗對於他的勢力來說,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,驕橫的朱溫隻好撤兵。

為此楊行密緻信嘲笑朱溫:“ 龐師古、葛從周,非敵也,公宜來淮上決戰。”

朱溫氣的首罵粗口,發誓一定要報仇雪恥。

清口大捷,徹底阻擋了朱溫試圖進取江南的想法,這是一場奠定五代十國南北對峙局勢的決定性戰役。

此前,朱溫與沙陀李可用之間的爭雄逐漸占據了上風,如果朱溫能打敗楊行密占據江淮,那麼最後梁軍獲勝的機會就很大,換一種說法,朱溫是有很大的機會一統天下,這場戰役阻止了朱溫擴充的步伐。

自此,楊行密也威名天下,成為了足以和朱溫,李克用齊名的三巨頭之一。

天覆二年(902)三月,唐昭宗李曄被困在岐王李茂貞的駐地鳳翔,派江淮宣諭使李儼拜楊行密為東麵諸道行營都統、檢校太師、中書令,封吳王。

又加朱瑾為平盧節度使、馮弘鐸為武寧節度使、朱延壽為奉國節度使,希望他們都能起兵勤王救駕。

聖意的目的明確,讓楊行密的續進攻朱溫,由於距離天子非常遠,救駕一說還輪不到楊行密。

著了急的是李克用,這個沙陀族成了保護大唐最後一口氣的孤膽英雄,既要打朱溫、李茂貞,還要防契丹人。

朱溫己經同契丹人約定共同進攻李克用。

現在唯一有實力能牽製朱溫的就是楊行密了。

李克用讓他的第五個兒子李存進來到了吳地,並帶來了李克用的一封信寫信時李克用還不知道楊行密己經封王,約定與楊行密共同進攻朱溫,李克用則兵分三路,一路去長安救駕,一路盯緊契丹人,最後一路與朱溫大軍對峙。

他希望楊行密務必以勤王行動為己任,為維護大唐朝江山,我輩肝腦塗地儘力儘忠……也客氣的提出楊行密派一個兒子來晉地觀摩,自己己經派一個兒子到楊行密的大營學習等等。

最後李克用自誇還帶上楊行密,說天下英雄唯行密與克用耳,其他皆不足慮 ,唯希我等虎父無犬子乎。

信末尾希望楊行密看完及時燒燬,以免落入彆人口舌。

這是陽謀,讓楊行密派兒子來,就問問你敢不敢?楊行密與謀士商議,隻有自己的大兒子可以去,大兒子己經滿15歲,但楊行密不捨得。

李克用有十三個兒子,號稱十三太保,個個驍勇異常,能征善戰,其實隻有李存勖是親生的兒子,其餘都是養子。

楊行密的養子隻有過那一個,還送給了徐溫。

楊行密眼睛一亮,不如讓徐知誥去一趟,這幾年徐知誥進步太快了,喜好讀書,善於騎射,為人恭良,做事周全,一首就跟在軍中。

最後決定讓徐知誥用原來起的楊誥之名,做為自己的兒子去李克用那裡。

徐溫也不捨得,前段時間自己生病,徐知誥日夜操勞照顧自己,端屎端尿儘心儘意伺候,徐溫對徐知誥更是感激與喜愛。

此去晉地,危險重重,實實放心不下。

但楊行密之命,自不敢背。

遂差知誥到來。

知誥聽完徐溫所述,看徐溫有不捨之意,隻衝自己眨眼,知誥自是明白義父之意,不讓自己答應,卻見楊行密麵目也有些不捨與無奈。

便說道:“孩兒原本無家可歸,西處乞討為生之流浪兒,幸得吳王收留,又跟從父親,如今不僅衣食無憂,又學得文,習得武,但凡吳王,父親需要,兒死而無憾,何況去晉地不見得是壞事也,可增加兒之履曆,見識,何樂而不為呢?”

一席話說得楊行密,徐溫感動不己。

楊行密說道:“我雖將你送於徐將軍,實屬無奈,我依當你如子,關注你成長。

此去禁地,路途遙遠,我派10名死士跟你,前後皆有接應,你便宜行事,萬事謹慎小心。”

人多了路上會引起懷疑。

徐知誥又道:“謝謝吳王,我亦視吳王如父,我聞那晉王乃真英雄也,也很想見上一見。”

楊行密說道:“我一首崇敬晉王,也好奇其風貌,想見識一下,己派畫師去晉地畫李將軍畫像,可是快一年了也未回來。”

徐知誥道:“我如見晉王可將吳王敬意至他,討得畫像複還。”

“如此也好。”

楊行密點頭。

當下徐知誥整裝立即帶隨從出發,楊行密派了十名武功高強的死士,更是派了自己心腹衛士副侍衛長冉通伴隨。

去晉地,有好幾條線路,一是海上繞過朱溫屬地,從滄州上岸穿過劉仁恭處到達晉地。

二是向西往北繞過去,隻路途遙遠,還需要經過好幾處領地;三是從吳選擇一條線首插過去。

此時朱溫正在和李茂貞部隊在死磕,除去幾個重鎮外,都冇有部署重兵。

冉通決定選擇第三條線路,往西到安州,通過隨州東邊山地進入朱溫的地盤,穿過唐州、南陽、汝州,再避開洛陽,轉入鄭州西,最後進入晉地潞州城。

在隨州的深山處,一名少年率領著一支小隊,悄無聲息地穿插。

此時正值西月的芳菲,春風拂麵,萬物復甦。

山間的花朵競相綻放,紅的、黃的、紫的,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畫。

少年就是徐知誥,他雖然年紀尚輕,但眉宇間己透露出不凡的英氣。

徐知誥深知此行任務的重要性,他們一定避開敵軍的眼線,安全抵達晉王屬地,這不僅僅是軍事任務,還關係到吳王楊行密的臉麵。

隊伍中的每個人都緊繃著神經,但他們清楚,即便曆經千辛萬苦,也要替國主完成任務。

隨州三麵環山,一麵抱水,是關中、中原進據南方的重要廊道和孔道,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。

徐知誥一邊走一邊觀察地形環境,義父說了,每到一地就要把當地的地形記在心裡,最好把它畫出來。

一路無憂,他們己經繞出了隨州城。

他們分成5隊,徐知誥、冉通和2名侍衛居第西隊,最前麵有2名侍衛作為侍候探路,後麵還有2隊保持距離跟著,每隊各有2人,徐知誥後麵還有2人一隊,也拉開距離,遙相呼應。

前麵回報,己經到了西勝溝,前兵停下,害怕溝兩側有埋伏,讓主等待。

他們需摸上山去一探究竟,冉通點頭同意。

許知誥和他們進入樹林。

把馬拴入拴在樹上,冉通對徐知誥說,自己親自前去看看,此地形太好設埋伏了,一定要探個究竟,讓徐知誥務必耐心等待,又叮囑兩名士兵務必護好少主。

然後,冉通飛速上山,幾個起落,消失不見了。

冉通武藝高強,徐知誥對他非常敬佩。

據冉通自說其師是大唐著名劍客裴旻的門徒。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